与小柴胡和之,表证虽除,内尚不解。便脓血,是阳邪下注于阴窍;发痈脓,是阳邪外溢于形身。
口中和,枢无热,皆可用附子。胸中痞硬,气上冲不得息者,邪中膺,在里之表也。
在阳明用甘草泻心汤者,以两番误下,胃中空虚,其痞益甚,故倍甘草以建中,而缓客气之上逆,仍是从乎中治之法也。或腹中痛者,是寒邪自胸入腹,与此由胁入胸胃不同。
详阳明篇。汗出短气,小便不利,化源不清也。
此条本为阴结发论。耳目为表之里,胸中为里之表,当用小柴胡和解法。
汗下后,而柴胡证仍在者,仍用柴胡汤加减。”答曰∶“发其汗,汗大出者,但风气去,湿气在,是故不愈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