攻里既有调胃承气矣,然里邪在上焦者有夹水夹痰之异,在中焦者有初硬后溏、燥屎定硬之分,非调胃所能平也。 若欲自解,但汗出耳,不战,即振栗之谓。
瘀热在中,则心肺受邪,营卫不利。设仲景另集脉法,或有上下之分,谅无辨平之别矣。
病在肝,俞在头项;中央为土,病在脾,俞在脊。”曰∶“寸口、关上、尺中三处,大小、浮沉、迟数同等,虽有寒热不解者,此脉阴阳为和平,虽剧当愈。
必细审其所不用,然后不失其所当用也。或阳浮而阴弱,或阴阳俱紧,或阴阳俱浮,或尺中迟,或尺中脉微,或寸缓、关浮、尺弱,必体认以消息其里之虚实,是从中索隐法。
此愚所以执卷长吁,不能已于注疏也。阴病见阳脉,是胃气来复,五脏冲和之气发见,故主生,《内经》所云别于阳者,知病起时也。
后人惑于传经之谬,因不知有入阴、转属等义矣。此二义又是治阳明权巧法门。